媒介报道
当前位置:主页 >> 2001年媒介报道 >> 2001年8月17日

全球十佳 B2B 网站“环球资源”执行总裁裴克为为上海外贸出口“号脉”
“中国通”侃生意经

文汇报,2001年8月17日
  “上海的外贸优势已经不多了!”美国人裴克为在接触了中国小商品集散地浙江永康的一些外贸企业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裴克为先生跟上海的外贸企业打了近十年的交道,堪称“中国通”。最近他去了一趟永康,看到那里仅经营滑板车的企业就有几十家,产品选择多、价格低,加之经营者闯劲大,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就敢于每年拿 3、4 万美元在国际互联网上打广告;相比于上海企业的盲目自大、惰性十足,裴克为说:国外买家没有理由再跟上海做生意了。

  距离中国入世仅一步之遥,作为全球十佳 B2B 网站之一的环球资源 (Global Sources) 的执行总裁,裴克为总结与上海供应商长期接触的经验,指出上海外贸企业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立足,必须增强紧迫感、改变僵化的经营模式,闯出一条新路来。

不看 E-mail 如何觅商机
  常有国外买家问裴克为:“中国的供应商会不会收 E-mail ?”不少上海企业对外商发来的问询函一贯置之不理。找上门的买卖尚且不做,主动出击就更谈不上了。裴克为分析,今年1至7月,在世界经济的多事之秋,中国台湾省的出口额同比下降了 28%,而大陆增长了20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大陆的出口贸易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在当前世界经济大调整的背景下, 谁能主动抓住机会占领市场,谁就有机会成为未来全球贸易的赢家。裴克为提到他所接触的一些外地民营企业,“他们很积极,处理事务总是力争比别人做得更快、更好、更专业”,“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中国未来的希望。”

莫叫“方便”贬值
  上海已经丧失了价格优势,近到江浙、远至内陆腹地,永远有人的报价比上海低。随着整个中国的开放,外商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上海再也不可能靠低价吸引买家。那么上海还有什么优势可言?裴克为认为上海最大的优势在于“方便”。这种方便表现在许多方面,对外商来说,不用忍受换乘火车、汽车的长途跋涉,可以用英语和中国客户自由交谈,以及便捷的通讯、互联网设施,都让他们感到非常方便。另外,上海企业在几十年国际贸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和服务质量也达到了比较成熟的水准,这些都带给外商以方便。能否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种优势,让“方便”生财,是上海企业亟需思考的问题。

做外贸也要“能挣会花”
  长期以来,很多上海企业都是通过香港、台湾的中间商实现出口的。上海具备同国外买家直接交易的便利条件,本地供应商却甘于把中间环节的利润拱手让给他人。与此相反,上海的企业在对外推广上格外吝啬,对广告经费一减再减;而在永康,40多家外贸企业把超过利润额 15% 的经费用于在“环球资源”上发布广告吸引国外买家,通过这一渠道,永康的保温瓶厂得到了全球最大的超市供应商之一“凯马特”的订单。上海的眼光应该放得更远一些,裴克为认为上海有能力取代香港目前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可以作为联系中国内陆地区供应商和外国买家之间的桥梁,为他们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