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sources.com - manufacturers
媒介报道
当前位置:  主页 >> 媒介报道 >> 2004年5月10日
中国制造业优势制胜
东方早报 / 记者全泽源 赵衡, 2004年5月10日

  同样具有廉价劳动力的印度却在制造业上无法与中国抗争,印度保守的劳工法限制了这种优势的发挥
  
  “欧美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评价越来越高了。”世界零售商联盟(World Wide Retail Exchange)首席财务官何信恩(Robert Heaton)在China Sourcing Fair开幕式上表示。如果说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正经历着落叶纷纷的制造业秋天,“中国制造”之手有力地把越来越多的全球买家招引到中国来。中国也正迎来制造业枝繁叶茂的春天。

  全球买家蜂拥而入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买家像蜜蜂一样飞向中国。在环球资源日前举办的China Sourcing Fair系列交易会上,来自137个国家的数以千计的买家携带300亿美元蜂拥至中国上海。

  根据环球资源市场资讯报告的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制造的厨房小家电出口总值比2002年增加了近30%,去年中国输往全球市场的毛绒玩具总额达15亿美元,占全球有关产品供应量的70%。在电子产品方面,中国也是独占鳌头,它生产着全球1/3的电子产品。今天,在全球市场上每5台DVD播放机中就有4台产自中国,据业内专家预测,2004年,在全球市场销售的手机中,每5台中就有1台带有“中国制造”的标签。

  这一切的出现,中国只花了不到20年的时间。从1990年代至今,中国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总量已升至世界第四位。包括跨国公司在华生产的产品在内的百余种产品的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甚至吸引环球买家在中国设立全球采购中心。目前仅上海就有200多家跨国公司的采购机构。2002年跨国公司采购中心在中国的采购规模已突破300亿美元,而到2005年,这个数目将超过500亿美元。

  汹涌于全球的中国商品甚至为那些中介商带来了不菲的收益。据环球资源的董事长MerleA.Hin-richs透露,作为买家和供应商的牵线的中介公司,他们的利润达到1180万美元,同比上升了40%,占该公司总收入的46%。

  印度难以复制中国优势
  这些买家之所以能被一呼百应,不仅仅是“红娘”厉害,更关键的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制造业方面拥有诸多优势。

  据专家分析,从制造业中心的角度来说,中国优势显而易见:中国人工成本仅为日本的二十分之一,甚至比东南亚还低;加入WTO之后,中国对外贸易的不确定因素减少,外商到中国采购乃至投资更有保障。“以前谁也不相信中国能生产出好的产品,但现在已没有人怀疑。”环球资源总裁MerleHinrichs表示。

  丹麦最大工业集团丹佛斯公司的总裁雍根说:“我们必须从有成本竞争力的国家和地区采购,中国提供了这种吸引人的购货潜力。”另有美国证券分析师测算,美国零售商在中国采购量每提高15%,将为其利润带来1%的增长。

  这些优势甚至“侵蚀”到了同样被称为亚洲制造大国的印度。据其他媒体报道,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电脑商店里,从电脑主机板、机箱、电源到名目繁多的外设产品均有“中国制造”的字样。店主说,他商店里的货百分之七八十都来自中国,因为中国的电子产品价格低廉、设计巧妙。同样,在小家电方面中国的优势也渗透到了印度。在印度繁华的购物区———康诺特广场,在同一档次的电饭煲产品中,“中国制造”比印度和其他国家制造的要便宜几倍甚至更多。

  同样具有廉价劳动力的印度却在制造业上无法与中国抗争,印度保守的劳工法限制了这种优势的发挥。典型的印度企业一般都有17%的冗员。因为根据1947年颁布的产业纠纷法案,凡百人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在没得到当地政府批准前,大量冗员沉淀下来,使得印度制造业整体素质偏低、效率低下。此外,大量的罢工也让印度制造业雪上加霜。印度一些工会组织常常因资方不能满足它们提出的要求而举行罢工,从而导致经常性的停工停产,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而中国供应商能提供的不仅仅是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还有符合国际标准的上乘质量。Radio Shack Corporation全球采购副总裁弥尔顿在上海的全球电子产品交易会上说:“在过去几年,Radio Shack管理层发现,中国工厂生产的产品在质量和创新水平上都有惊人的提高。”Radio Shack是美国五大消费类电子产品零售商之一,年销售额将近50亿美元。

  另外,中国逐渐完善的采购环境也为中国制造业营造了良好的“相亲”舞台。越来越多的欧美买家从参加香港展会转到了直接参加中国大陆的展会。“中国内地的展览馆设备越来越好了,尤其是沿海一带。”环球资源总裁MerleHinrichs说。

  从制造业大国到强国
  “现在中国外销的电子产品几乎都是中低档的,价格非常低廉,随着原材料不断涨价,大家能赚取的利润越来越薄了。”嘉兴连胜电子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蒋永新对记者说。

  在前不久上海的全球电子产品交易会上,记者随访了几个中国大陆的供应商,他们普遍认为目前电子产品市场竞争越发“血腥”了。“有些厂家为了拿到国外买家的订单,不惜把价格压到成本价以下。”常州市美联电子有限公司销售主管陈晓宽叹道。

  中国政府的智囊团之一、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认为,技术含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远未形成主流。他指出,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的制造业产值仅占全球市场的5%,而日本所占的比重是15%,美国是20%。

  经济学家樊纲认为,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首先必须实现从低附加值产品制造向高附加值产品制造转移。“如果不能实现这一转变,中国只能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樊纲说。

  这样的转变要求已经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注意。

  为了使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努力,中国政府已经发动一场"研发热潮"。政府投入研发的开支已经占到GDP总量的1%,约1000亿元。与此同时,大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资本在中国投资研发机构,也将会有效带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迄今,诸如松下、LG、GE、英特尔、德尔福等200多家跨国公司已先后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有专家认为,中国的研发吸引力还将持续上升,因为它拥有位列世界第二位的研发人员数量,拥有比日本还多的博士,以及和美国数量接近的理工科毕业生。

  从另一个层面说,中国这些日渐“苏醒”的研发力量,将会是中国制造业另一个春天到来的最佳保证。已经有人开始预言了:“欧美引领市场,中国跟随其后,这一传统模式将逐渐成为历史。”IBM中国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王玮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