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sources.com - manufacturers
媒介报道
当前位置:  主页 >> 媒介报道 >> 2004年12月19日
真皮原料涨价 宁波企业全球购买原料
现代金报 / 作者:李娟 唐前芳, 2004年12月19日

  越来越多的皮具企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便宜的真皮原料、PU及PVC原料。12月9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环球资源Global Sources Ltd.(NASDAQ:GSOL)在其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得出了上述结论。

  出口商预测订价会大增
  环球资源发布的这份报告,题为《中国皮包及皮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以下简称《报告》)。它是环球资源在调研了国内77家主要皮包及皮夹制造商后发布的。

  《报告》显示,自去年以来真皮原料的价格已上升了8%至10%,而PU及PVC原料的价格则增加了15%。原料上涨是价格出现上调趋势的主要原因。受原料上涨影响,27%的受访中国大陆皮包及皮夹制造商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将出口订价至少提高10%。

  这份共115页的报告同时也显示,制造商预测手袋类产品在明年将继续主导总产值达170亿美元的皮包及皮夹行业。接近45%的受访制造商认为,人造皮革手袋最具增长潜力,而35%的受访者则表示真皮皮革手袋将取得最大的增幅。预计升幅最缓慢的是公文包及小型皮革旅行袋。

  而Asian Sources Fashion Acces-sories &Supplies杂志编辑Sam Dixon先生表示,“这个情况可能是价格上调趋势的开端,很多制造商在作出任何价格改变的决定之前就已经密切注视原料价格的调升。”

  全球购买原料
  超过一半以上接受访问的制造商都坦承,为了解决原材料涨价的问题,他们开始逐步把目光投向了亚洲和美洲地区,其中,有着丰富的原料皮资源、廉价的劳动费用、生产稳步增长的亚洲地区,逐渐成为世界重要的成品革和原料皮的生产基地。

  宁波汇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就是制造商中的一员,总经理朱磊希望通过地区性的价格差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他说:“香港的皮革相对而言,质量上能得到比较好的保证,而且,价格也比欧美的要便宜很多。”

  另一家皮革企业的人士谈及这个问题时,提出现在企业的利润已经很薄,要想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需要扩展国内外的采购渠道,很多企业逐渐把采购地从美国杜邦、荷兰等地挪到亚洲地区来。

  中山展业皮具制品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王月明表示,企业除了进行全球性采购外,还尝试着自己生产部分皮革,来创造更多的盈利点。

  利润空间稀薄
  环球资源的《报告》显示,很多制造商的经营边际利润已经是10%或以下,他们更需负担因提高生产成本所带来的额外开支。“对于真皮原料的箱包来说,利润空间在8%以下,尼龙制成的箱包的利润空间则更低,在5%以下。”朱磊并不乐观地指出。

  浙江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先生说,单纯提高售价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客户不接受新的价格的话,带来的损失更大。面对成本上升,他们采取了一些内部挖潜的措施,如控制成本费用、改进配方,再就是控制损耗,减少浪费和不合格品的产生,控制工艺流程。同时,他向记者表示,世界性采购会提高采购成本,这一块增加的成本企业短时间内很难消化。

  因无力应付高昂的运输成本,温州的几家皮具企业仍然把采购集中在国内,“因为考虑到运输成本,所以还没有去国外寻找合适的供应商。”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赵先生表示。

  “劳动力上升,汇率的变动等因素都会造成企业成本上升。”朱磊分析说,“对于企业来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权衡以后,我们准备接下来采用广东人的经验方式去管理企业,他们有一整套的管理、评估办法。”

  朱的工厂,也试图来提升产品的档次、品质,以此来提高产品的价格,但实际操作后发现,这种办法收效甚微,所以在朱看来,广东人的管理模式更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就在《报告》发布的当天,环球资源在杭州表彰了11家出口企业,朱磊所在的企业获得了中国出口企业成就奖皮质提包及钱夹行业的出口企业成就奖。

  拿完奖杯的第二天,朱磊就带着他的助手闻杰直接飞赴香港,目的只有一个,去采购真皮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