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Corporate Home
Giới thiệu
企业概览
买家社群
已核实供应商
产品及服务
战略联盟
公司愿景
公司历史
管理团队
联系我们
主页
社区建设
教育培训
新闻发布
媒介报道
图片集锦
电子媒体手册
媒体联络
招聘信息
职业发展
精彩的生活
Q&A
媒介报道
当前位置:  主页 >> 媒介报道 >> 2014年4月17日
深企加速布局可穿戴设备市场
业界估计深圳未来将成全球重要产品出货地
南方日报, 2014年4月17日
来源: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4-04/17/content_7294213.htm

  历时 4 天的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子展会——环球资源春季电子系列展 15 日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闭幕,今年该展会的开幕演讲主题为“2014,智能可穿戴技术之年”,展会方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2014 年可穿戴设备全球出货量将达 9000 万部。

  此次展会上,来自深圳的企业再次成为主角,深圳参展商占据了约六成展位。记者走访展会了解到,不少深圳电子企业已经开始加大对可穿戴设备研发、设计、营销方面的投入力度。

  ●南方日报记者 胡明

  全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 9000 万件

  本届环球资源春季展首次推出的“环球资源移动及无线产品展”得到了供应商的热捧,超过 1050 个展位于展前 2 个月全部售罄,足见市场对于移动及无线产品和其周边配件的庞大需求。

  “平板电脑以前更多是个人使用,但目前无论在商业、教育还是家庭领域,都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环球资源展览部总裁黄谭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全球平板电脑总出货量将超过 3 亿台,市场年成长率 26%;到 2015 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达到 20.5 亿部。

  可穿戴智能设备也成为展会上海外买家及供应商关注的焦点。此次环球资源移动及无线产品展选择将开幕演讲的主题定为“2014,智能可穿戴技术之年”,正是紧扣当前可穿戴设备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势。

  环球资源方面预计,2014 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 9000 万部,智能手环发货量 2015 年将达到 2300 万件,2017 年将会攀升至 4500 万件。

  与医疗健康相关的可穿戴设备预计会有更快的增长。BCC Research 预计,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从 2010 年的 98 亿美元增长到 2015 年的 230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 18.6%,新一轮产品竞争的大幕即将拉开。

  此次参展的多家涉及可穿戴设备的厂商告诉记者,可穿戴设备当前正处于产业化高速发展孕育期。消费者对其期望值还在不断提升,各种企业纷纷涉足其中,不仅包括微软、谷歌、苹果、三星、英特尔这样的国际巨头,还有像 Fitbit、Jawbone、Recon 和 Pebble 等小型创新型企业。除此之外,目前国内的果壳、大麦、咕咚、OPPO、酷派、小米、映趣等企业也积极推出穿戴式智能电子产品,整个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为了抢占可穿戴市场的领先地位,各式各样的可穿戴设备被推向市场,各大厂商正在试探中寻找产业发展方向。”黄谭伟说。

  可穿戴设备成深电子企业转型热点

  记者在展会上看到,从事穿戴设备研发制造的电子企业不少来自深圳。这些企业此前主要从事平板电脑、蓝牙耳机、音乐播放器等电子产品的研发制造,近两年纷纷将可穿戴设备作为转型的热点方向,加大对可穿戴产品的研发、设计、营销投入,并在展会上推出各自的产品。

  深圳华盛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此次展会上推出了三款时尚蓝牙手表,外观设计和产品功能主打年轻牌,目前这三款产品尚未投入量产,该公司希望通过它们试水可穿戴市场。

  深圳市一米阳光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李加兵介绍,该公司此前主要制造 MP3、MP4 音乐播放器及可移动电源,从去年开始转型,加大对可穿戴设备的研发投入,在深圳专门设厂,并通过长沙的分公司进行可穿戴设备市场营销推广,“目前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已经占到公司总出货量的 60% 到 70%”。

  在本次展会上,一米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近十款智能手表,其中最基本款的蓝牙手表,可接听电话、录音、翻看短信和查看通讯录联系人。这些智能手表,细分到家庭、健身爱好者等不同群体。有一款产品针对运动爱好者设计,戴上后,使用者心率是否正常、当晚睡眠是否很深均可监测。另有一款专门针对幼儿设计的手表受到众多国外买家关注——宝宝戴上这款手表后,手表里的数据信息会上传至云平台,家长可通过特定的 APP 进行读取,家长可以设定宝宝活动半径在 500 米范围内,如超过该距离就会发出预警。

  CE—LINK 研发负责人徐先生告诉记者,公司此前主要从事手机、电脑配件的研发生产,去年正式成立可穿戴设备研发团队,在产品的自主研发、设计上进行了大量投入。“我们看重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潜力。这个产业有没有前景,看看苹果的态度就知道,听说苹果前不久还跟瑞士的手表商洽谈,他们也在瞄准可穿戴设备领域。”徐先生说。

  记者走访多家深圳企业参展商了解到,目前深圳电子企业转型做可穿戴设备的不在少数,都希望未来能在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

  “今后可穿戴设备产业可能也会出现平板电脑产业的现象——深圳成为全球重要的产品出货地。”李加兵说,深圳产业链完善,一款可穿戴产品可迅速完成从概念到成品的过程。

  “在硬件设备基本能够满足可穿戴设备需求、移动互联网给智能可穿戴设备带来良好用户体验的条件下,应用软件开发和服务应用成为关键。”李加兵告诉记者,云平台的建设以及 APP 软件的研发是公司进行可穿戴设备开发时的重点。

  现场海外买家的反馈则显示,可穿戴设备的外观设计已成为他们采购时考虑的重点,深圳不少企业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很多企业聘请专业工业设计团队,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单款产品设计费用可高达 30 万—50 万元。

  整合软硬件产业链是掌握主导权关键

  “与大量国内外厂商竞争,深圳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非技术问题,设计水平也有大幅提升,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市场。”李加兵认为,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当前全球可穿戴设备整体出货量并不大,市场的培育还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大多采用塑料和橡胶材料,而人们更愿意佩戴玉石以及金属类,尤其是女性,有些人已经有手表了,并不愿再佩戴其他配饰,改变人们的观念和习惯需要时间。”李加兵说。

  虽然市场空间还有待释放,最终谁会胜出成为可穿戴的领军者还有待市场的检验,但可穿戴设备的美好产业前景在这些深圳厂商看来是毫无疑问的。

  徐先生认为,可穿戴设备之所以迅速火热起来,与这个行业目前处于初级阶段、突破性技术少、进入门槛较低不无关系。记者在会场发现,可穿戴设备产业的竞争态势已初见端倪。在一家展位前,工作人员严格把关,对于中国人面孔的参观者非常警惕,进行严格筛查才可进入,目的是防止被拍照和抄袭。

  记者注意到,虽然目前市场上可穿戴设备的种类繁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以手腕为支撑的手表类、以头颈为支撑的眼镜类、以脚部为支撑的鞋类、以腰部为支撑的腰带类。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杀手级”产品及“杀手级”应用仍然缺乏。

  也有不少可穿戴设备生产厂商反映,目前可穿戴智能设备在蓄电池的使用时间以及运动、健康数据的监测及算法方面的精确性上仍需提高。

  从元器件的角度看,可穿戴设备小巧、轻薄的特点必然会对电池的续航能力和 CPU、无线传输芯片的功耗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携带方式的变革也使得人机交互方式较传统的“触屏”操作有了较大的颠覆,以微投射和体感控制为代表的创新型交互技术将是今后的重点方向。

  但这些技术问题的解决不是太大问题,从产业链环节看,可穿戴设备的技术还在不断演进中。在徐先生看来,进入智能时代后,任何硬件产品的成功离不开包含软件产品在内的生态体系。结合产业链环节划分,可穿戴设备企业要整合软硬件产业链,构建新的生态体系。

  “最重要的是准确定位消费者需求,挖掘并满足可穿戴产品在人们特定生活场景中不可替代的、便捷的、友好的潜在需求和良好的应用体验,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穿戴产品发展的关键。”李加兵说。


Subscribe Now!
Free Alerts on newly added products!
Follow Us
Google + LinkedIn RSS